校长信箱 日  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

教学科研

keyan

教学研讨

首页 > 教学科研 > 教学研讨 > 正文

教研活动剪影:且行且研 无问西东——跟着课文学阅读答题方法及期末成绩分析会

时间:2022-03-04 07:49:45   作者:语文教研组  来源:教务处  点击:
    本次教研活动,语文教研组主要针对考试中的阅读答题问题进行了策略分享,同时三个年级进行了成绩分析。分享活动主要由七年级组老师承担,也是超实用接地气的内容——从课文中学习阅读答题方法。
\
 
从课文中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
李楠老师
   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,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,渗透在对人物、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,是刻画人物精神的最重要的方法。
    它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、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    细节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,贵在精而不在多,要能够生动形象的反映出人物、景物、事件的真实特征,让读者如见其人、如睹其物、如临其境。
比如七(上)《秋天的怀念》这篇文章,作者写到,当他暴怒无常时“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,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。当一切恢复沉寂,她又悄悄地进来,眼边红红的,看着我。”母亲不忍看我受折磨,所以“悄悄地”躲出去,但她又担心我想不开,所以在门外“偷偷听”我的动静,这几处细节描写,把一位母亲的深沉伟大刻画的淋漓尽致。

从课文中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
刘峰老师
   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,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,以使其鲜明突出,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。它大致可以分为四种:
  1.以物衬人:即要写人,先避开不写,而写有关的物。
    如《愚公移山》中: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,叩石垦壤,箕畚运于渤海之尾。”通过写移山工具的简单,移山的艰巨,侧面烘托愚公坚定不移的移山精神的伟大。
  2.以景衬人:即不直接写人,而是通过相关的景物描写来衬托人。
    如《社戏》中:“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,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;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,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,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,但我却还以为船慢。”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清新优美的图景,烘托出“我”终于能够去看社戏的喜悦以及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。
  3.以人衬人: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。
    如《羚羊木雕》中:“不知什么时候,奶奶站在门口。他一定想说什么,可是,她没有说。”通过写奶奶的言行举止侧面写出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。
  4.以物衬物:即用写彼物来写此物。如《小石潭记》中:“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。”在这里,作者以写水中鱼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特点。

从课文中学习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
余英老师
    自然环境是指故事情节发生时所处的自然现象状况,如地点、天气、景色、气候、季节等。
常见题型:
  1.文章开头的环境(景物)描写有什么作用?
  2.文中多次对xx进行描写,这样写有什么作用?
  3.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,试分析其作用。
  举例:
   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《秋天的怀念》中“看着窗外的树叶’刷刷啦啦’飘落。”一句,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,暗示了“我”当时悲凉的心情,同时为下文母亲“挡在窗前”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。

从课文中学习理清思路,概括内容
蔺芬天
    理清思路,概括内容考查的点一般为梳理故事脉络、梳理情感变化等。这样的题型在历年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五十,一般会在记叙文阅读的第一道题中出现,多以“范例+填空”的形式考查。比如2018陕西省中考真题是:请按照时间顺序,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。2017陕西省中考真题是: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,从萨拉的角度,补全情节。2016陕西省中考真题是:请从“我”的角度,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。2014陕西省中考真题是:从文章中可以看出,作者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?2012年还考查过游踪。
    翻阅了初中阶段的6册语文课本,我发现每一册课本中的都有6个以上关于“理清思路,概括内容”的思考探究题目。
    比如:八(下)《社戏》“思考探究”中的题目是:通读全文,仿照示例,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。九(上)《我的叔叔于勒》后的“思考探究”中的题目是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,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。请根据“开端——发展——高潮——结局”的提示,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。
    我整理了一下,概括起来,大致为6类:时间变化类,地点转移类,人物活动类,事件发展类,情感变化类和物象类。
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去关注。

从课文中学习标题的作用
苏丹
  1.交代文章的记叙对象。如《藤野先生》,如《壶口瀑布》。
  2.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。如《阿长与<山海经>》,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主要事件,就是粗俗、迷信、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了《山海经》,表现了阿长真诚善良的品质,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、赞美和怀念之情。
  3.交代文章的线索。文章线索可以有两个方面,一种是事物,如《背影》,以背影为线索,抓住父亲的外貌、动作来表现作者对父亲的爱和怀念;比如《皇帝的新装》里围绕新装展开的荒诞故事,揭露了利己虚伪的人性黑暗面。
  4.揭示文章中心。如《再塑生命的人》,揭示了莎莉文老师是再塑作者生命的人,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尊敬。如《伟大的悲剧》,标题中就透露出作者的情感主旨,即通过写斯科特探险队南极探险及壮烈牺牲的经过,赞颂了勇于探索、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。
  5.含蓄隽永,具有象征意义。如《一颗小桃树》,用小桃树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,象征着同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精神。比如《海燕》,用海边搏击风浪的海燕的形象,象征勇猛坚强、乐观自信、富有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形象。
  6.新颖别致,设置悬念,吸引读者。如《时间的脚印》,题目将无声无息,无形无影的时间与有形可感的脚印联系起来,引发读者的好奇心,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。如《带上她的眼睛》,眼睛是人体器官,如何能被带走?为什么要带走?这个题目能够引发读者一般认知上的冲突,新颖别致,设置悬念,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。
    让学生接触大量感性的语文材料,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,从“教课文”到“做阅读”,从学生的学出发,围绕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整合,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掌握语文规律,形成语文能力,提高课堂的实效,实现从“文本解读式”的教学向“探究言语密码”的教学转变。
 
    分享活动结束后,各备课组进行了期末考试成绩分析,指出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。
 
\

 
    七年级组: 
    在接下来的作文写作训练中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题进行指导,首先,明确,“背影”是文章写作的重点和行文线索,因此文章要对人物的背影进行重点刻画。其次,在文章写作中要有细节描写,以细节描写凸显真实性。再次,教师可以从本班作文中选择优秀文章,或者找网络上的优秀范文,给学生参考和启发。另外,教师可以先深入掌握学生本次作文情况,跟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讲作文。

\
 
    八年级组:
    结合这次考试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,后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:
  1.学生的书写训练。
    从试卷书写来看,虽然比较清晰,可是大多书写字迹不够规范、工整。因此,作为语文教师,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,要始终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,重视书写的正确、端正、整洁,在日常教学中,应严格要求,加以训练。
  2.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。
   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,本此考试也不例外。首先在平时教学中,应重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,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。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;其次,要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,拓宽学生的知识面,加强交流,增进积累。第三,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,对文章的深层理解有待提高,挖掘内涵,领会其中的思想精神,使学生受到人文教育。

  3.把控好课堂,不能因小失大。
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学情来做相应的调整,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;要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,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,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。
  4.作业布置少而精。作业布置一定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。其次是打好基础,利用课堂,早读抓学生的默写,检查背诵,听写重点字词。

\
 
九年级组:
(一)基础
  1.利用碎片化时间重视基础的落实。
  2.从汉字的表音、表意功能,结合个别技巧让学生强化易错字词;对于语段修改十分严重的对应问题,可加强练习对应题型;重视名著导读的复习,知识点切分要细致;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要逻辑清晰,语言表达连贯、清晰。
(二)综合性学习
  1.端正态度,注意细节
  2.加强对联题型的训练
  3.再复习巩固综合性学习中相关知识性的内容         
(三)阅读题
    非连:选择题要重细节,细化学生答题的思路和操作。
    记叙文阅读:加强审题,语句筛选,概括训练,答题格式训练,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        
    古诗文阅读:1.做好课内文言文诗词巩固,同时强化指导学生,要将实词放到句意中进行理解,注意翻译的准确性。2.课内虚词还要加强巩固。3.诗词答题,要审准题,加强学生听讲状态的管理。
(四)作文:
  1.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,仔细审题,不放过任何关键词。
  2.开拓选材范围,尽量挖掘身边有价值的真人真事。
  3.深刻立意,训练学生从身边的平凡人、普通事中寻找深刻的意义和价值。
  4.加强语言训练,有意训练精彩片段的描写和记叙。
 
\

\

\

 
    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,在新一学期的教学中,要重点针对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,同时继续以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着眼点,让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欢乐,为以后的学习奠基良好的基础。

\